2025年3月,歐元兌美元(EURUSD)匯率迎來歷史性時刻,短短三日內飆升超2%,創下10年來最強勁的漲幅。這一劇烈波動引發市場廣泛關注,其背後是多重因素的共振。本文將從貨幣政策、經濟基本面、地緣環境及市場情緒等角度,剖析此次歐元暴漲的深層邏輯。

貨幣政策分化:歐洲央行「鷹派」立場與聯準會降息預期的碰撞

歐元此輪上漲的核心驅動力之一,是歐美央行貨幣政策的顯著分化。

歐洲央行堅持緊縮政策:儘管歐元區通膨在2024年底已有所緩和,但歐洲央行(ECB)仍維持鷹派立場,強調「需看到更多通膨受控的證據」才會考慮降息。尤其是德國央行行長等官員的強硬表態,強化了市場對ECB維持高利率甚至進一步升息的預期,直接提振了歐元資產吸引力。

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:相較之下,美國經濟數據在2025年初顯露疲態,市場普遍押注聯準會將於3月啟動降息週期。根據芝商所FedWatch工具,市場對聯準會年內降息幅度的預期已擴大至75個基點。美歐利差收窄的預期導緻美元指數承壓,間接推動歐元走強。

歐元區經濟韌性超預期:數據驗證基本面改善

經濟基本面的改善為歐元上漲提供了堅實基礎:

GDP與就業市場雙迴暖:2025年初,歐元區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,服務業需求持續復甦,失業率降至6.8%的歷史低點。特別是德國工業產出數據超預期,緩解了市場對能源危機後經濟衰退的擔憂。

通膨壓力可控:儘管能源價格波動仍存,但歐元區核心CPI已連續三個月穩定在2.5%左右,顯示歐洲央行政策有效抑制了通膨螺旋。這項「軟著陸」跡象增強了投資者對歐元區資產的信心。

地緣風險緩和與能源危機緩解

地緣政治與能源供應格局的改善進一步支撐歐元:

俄烏衝突影響淡化:隨著歐洲能源結構多元化加速,天然氣儲備水準在2025年初達到90%以上,德國總理朔爾茨明確表示「能源價格飆升風險已可控」。能源成本回落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,提振了歐元區出口競爭力。

政治不確定性下降:法國和德國在財政整合談判中取得進展,緩解了市場對歐元區內部政治分裂的擔憂。同時,希臘債務問題未重現惡化跡象,歐元區整體穩定性增強。

市場情緒與技術面共振

短期市場行為放大了歐元的漲勢:

空頭回補與資金流入:先前因能源危機和成長疲軟,歐元空頭部位堆積。隨著利多消息釋放,大量空頭平倉引發軋空行情。此外,全球資金從美元資產轉向估值更具吸引力的歐洲股市及債券,進一步推升歐元需求。

技術突破觸發跟風買盤:3月6日,歐元兌美元突破1.0750關鍵阻力位後,觸發了演算法交易和趨勢投資者的買入訊號,形成短期爆發式上漲。

潛在風險與未來展望

儘管歐元短期漲勢凌厲,但其持續性仍需觀察以下風險:

聯準會政策反覆:若美國通膨數據反彈,可能逆轉降息預期,重振美元強勢。

歐元區成長後勁不足:德國工業復甦仍依賴全球需求,若貿易摩擦再起或中國經濟放緩,可能拖累歐元區出口。

能源價格波動:地緣衝突或極端天氣仍可能衝擊能源市場,增加歐元區滯脹風險。

結語

2025年3月歐元的暴漲,是貨幣政策差異、經濟韌性、地緣緩和及市場情緒共同作用的結果。短期來看,歐元的強勢或延續,但中長期走勢仍取決於歐美經濟「韌性競賽」的最終贏家。投資人需密切關注3月聯準會議息會議及歐元區通膨數據的進一步指引。

*免責聲明: 本文內容僅供學習,不代表VSTAR官方立場,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