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英伟达(NVDA)股价持续下跌,截至2025年3月27日,其市值较历史高位已蒸发超1万亿美元,并触及六个月低点。尽管市场对中国监管的猜测频现,但综合多方分析,此次股价下跌的核心原因更可能与全球AI行业竞争加剧、供应链风险及投资者对AI需求可持续性的担忧相关。以下从暴跌动因与未来趋势两方面展开分析。
股价暴跌的多重动因
1. AI行业竞争加剧与需求不确定性
- 随着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推出“低成本+高性能”开源模型,市场对英伟达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垄断地位产生质疑。尽管DeepSeek的崛起可能增加对英伟达GPU的需求(因其需要更高计算能力),但投资者仍担忧其可能削弱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,进而影响英伟达的长期增长空间。
- 博通(AVGO.US)等芯片制造商在AI专用芯片领域的竞争压力加大,英伟达CEO黄仁勋虽质疑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可行性,但市场对技术替代风险的敏感度显著提升。
2. 供应链与政策风险
- 关税与地缘政治:美国潜在的芯片进口关税政策对英伟达全球供应链构成威胁。尽管公司强调其供应链的灵活性并计划扩大本土制造,但政策不确定性仍引发投资者抛售。
- 中国市场的监管隐忧:尽管未直接提及中国监管收紧,但中国作为英伟达的重要市场,其技术自主化趋势(如推动国产替代)可能间接影响英伟达的市场份额。此外,中美科技博弈的长期背景加剧了市场对英伟达在华业务风险的评估。
3. 业绩预期与市场情绪分化
- 英伟达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虽超预期,但2026财年第一季度指引的“喜忧参半”导致市场对其短期增长信心不足。部分分析师认为,AI投资的可持续性、大语言模型(LLM)货币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尚未解决,加剧了股价波动。
- 期权市场的看空押注进一步放大了下跌趋势。例如,有交易员押注英伟达股价在3月7日前跌至115美元(较当时收盘价下跌4%),这一悲观预期与市场情绪形成共振。
未来股价趋势的争议与展望
1. 短期波动或持续
- 当前市场对AI行业的预期已从“狂热”转向“理性”。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指出,AI相关股票的波动性反映了市场预期的分散化,英伟达短期内可能继续受制于供应链噪音和竞争压力。
- 技术面上,股价跌破关键支撑位(如六个月低点)可能引发进一步抛售,但超跌后的技术性反弹亦存在可能。
2. 长期增长潜力仍存
- 技术领先性与产品迭代:英伟达在GTC 2025大会上发布的Blackwell Ultra、Rubin AI服务器等新一代产品,性能较现有型号提升显著,预计2024-2027年逐步落地。黄仁勋强调,数据中心GPU需求持续增长,百万级GPU集群的规划支撑了长期增长逻辑。
- AI生态的扩展:公司在机器人、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布局或成为新增长点。Stifel等机构认为,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地位难以被撼动,其与模拟连接、处理器子行业的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。
3. 估值分歧与投资机会
- 《巴伦周刊》指出,英伟达当前预期市盈率仅26倍,相比57%的营收增速被显著低估。若市场逐步消化竞争与政策风险,估值修复空间较大。
- 部分投资者如段永平已开始通过期权策略布局,认为英伟达仍是AI浪潮中的核心标的,短期波动或提供入场机会。
结论
英伟达股价的暴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,中国监管仅是潜在风险中的一环,而非主导因素。未来,其股价走势将取决于AI技术落地的实际进展、供应链稳定性及全球政策环境的演变。短期内,波动性或延续,但长期来看,英伟达的技术壁垒与生态布局仍为其提供了较强的护城河。投资者需在风险与机遇间权衡,关注财报指引、竞争格局及地缘政治动向等关键变量。
*免责声明: 本文内容仅供学习,不代表VSTAR官方立场,也不能作为投资建议。